PCR废弃物,即消费后再生材料(Post-Consumer Recycled,简称PCR)的废弃物,是指在产品使用后被回收的塑料、纸张等材料。PCR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是环保认证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如PCR认证,它验证产品中消费后再生材料的含量,并确保整个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PCR废弃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环境保护和实验室安全。以下是具体操作流程及要求:
一、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原则
1、感染性废物
包括使用过的采样拭子、反应管等,需按《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处理。若为灭活标本(如已添加胍盐的样本),可直接按普通医疗废物转运;未灭活标本需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121℃、30分钟)后密封转运。
2、化学性废物
含胍盐、酚类等试剂的废弃物(如裂解液残留的深孔板)需单独收集,避免高压处理导致化学物质挥发,建议使用专用防渗漏容器存放。
3、锐器类废物
针头、刀片等需放入防刺穿锐器盒,禁止徒手处理。
4、损伤性废物
尖锐物品如针头、破碎玻璃试管、玻片等,必须放入一次性利器盒,装满至四分之三时密封;
操作时避免针刺,若发生刺伤需立即挤压伤口,用碘酒酒精消毒,并根据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如注射HBV免疫球蛋白)。
5、液体废弃物
①.废水处理:
实验室污水需经专用处理设备(含预处理系统、生物反应器、消毒装置等)处理后排放;
禁止直接排入下水道,需去除泥沙、油脂并消毒;
标本废液需高压灭菌或用强力消毒液处理后倒入专用下水道。
②.化学试剂:
有毒化学试剂需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直接排放。
二、关键处理流程
1、分区处理
样本制备区(二区)废弃物需高压灭菌,扩增区(三区)废弃物若未接触阳性样本可直接丢弃。
各区域废弃物需通过单向传递窗转运,避免交叉污染。
2、消毒与灭菌
表面消毒:工作区域被标本污染后,需用4%84消毒剂清洁,再用清水擦净;
空气消毒:实验完毕后需进行紫外消毒;
标本处理:无需保存的标本需高压灭菌、煮沸或化学消毒后废弃。
3、记录与监测
每日记录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及废弃物处理量。
定期对台面、门把手等采样检测,确保无核酸残留。
4、人员防护与应急措施
个人防护:处理废弃物时需穿工作服、戴手套,若皮肤或黏膜接触污染物,立即用清水冲洗;溅入眼内时需紧急冲洗;
操作规范:实验结束后脱下所有防护装备,避免将污染物带出实验室。
三、PCR产物的回收
1、硅胶柱纯化:
通过硅胶柱吸附DNA,然后用低盐溶液或水洗脱,去除杂质。
2、胶回收:
对于含有目的条带的琼脂糖凝胶,切取后溶解,通过回收柱纯化,最后用洗脱缓冲液收集纯化产物。
四、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1、禁止混放:不同类别废物需严格分开收集,避免交叉污染;
2、锐器处理:禁止徒手弯曲或拆卸针头,利器盒需一次性使用;
3、记录追溯:全流程需做好登记,包括产生量、转运记录、消毒记录等,确保可追溯。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处理PCR实验室产生的各类废弃物,降低PCR实验室废弃物的环境风险和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实验室安全合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