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抗原抗体反应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抗原抗体反应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 发布日期:2022-11-14      浏览次数:1165

    •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这种反应既可在机体内进行,也可以在机体外进行。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抗原抗体反应的过程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包括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非特异性促凝聚两个阶段,以及由亲水胶体转为疏水胶体的变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主要有三性:即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特异性是抗原抗体反应的最主要特征,这种特异性是由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的超变区之间空间结构的互补性确定的。

      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特点:

      1、特异性:特定的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肽段/蛋白)结合,这在WB一抗二抗的种属及反应性的选择常用到;

      2、可逆性:抗原抗体的结合是非共价结合,在一定条件下这种非共价结合是可逆的;因此,同一NC膜/PVDF膜在Stripping(抗体洗脱)以后可以用来检测其他蛋白;

      3、比例性:抗原抗体在整个反应中存在一定的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WB中蛋白上样量和一抗二抗的稀释比例与此有关,实际操作中抗体的量相对较多,这也是为何抗体可以反复使用的原因之一;

      4、阶段性: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反应迅速,第二阶段反应缓慢,两阶段均为特异性结合;WB中抗原抗体结合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结合率可达95%,2小时可达97%以上;4℃在,反应4-6小时可达90%,8小时可达95%(本人忘记了具体的数值,但大致如此)。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三因素:

      1、电解质:抗原和抗体通常为蛋白质分子,等电点分别为pH 3~5和pH 5~6,在中性或:弱碱性的环境中,表面均带负电荷,适当浓度的电解质会使他们失去一部分负电荷而相互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或沉淀现象:在抗原抗体反应中,常用0.85%的NaCI溶液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以提供适当浓度的电解质。


      2、温度: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中进行,一般为15~40℃,通常最适为37℃。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促进抗原抗体分子问的碰撞机会,加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加快可见反应的速度,若温度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温度越低,结合速度越慢,但结合牢固,易于观察。某些特殊的抗原抗体反应,对反应温度有特殊要求,如冷凝集素在4℃左右与红细胞结合最好,20℃以上反而解离。3、


      3、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合适的酸碱度环境中进行,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抗体的理化性质,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酸碱度为pH 6~8。此外,当pH达到或接近颗粒性抗原的等电点时,即使没有相应抗体存在时,也会引起抗原非特异性凝集,即自凝,造成假阳性反应,严重影响试验的可靠性。








    联系方式
    • 电话

      021-57763112

    • 传真

      86-021-57690166

    在线客服